- MORE 產品快速導航
美國《華爾街日報》中文網絡版1月6日刊登題為《2011,世界會更美好嗎?》的文章,對2011年世界經濟形勢及科技發展趨勢進行預測。文章摘編如下:
美國經濟:就業市場和企業將會看到希望
美國剛剛開始走向一場可持續的經濟復蘇。不過,新年面臨的一個關鍵問題是:停滯不前的就業機會增長速度最終能不能迎頭趕上呢?
美國經濟衰退已經在18個月之前正式終結,而經濟增長的速度卻一直都太過緩慢,沒法給勞動力市場帶來太大的幫助。自2009年5月以來,美國的失業率始終維持在9%以上,2010年11月更是達到了9.8%。這是自上世紀30年代大蕭條之后,美國的失業率第一次在9%的水平線之上停留了這么長的時間。2010年全年,美國新增工作機會僅大約100萬個,跟之前兩年中減少的840萬個工作機會相比,這個數字不過是杯水車薪。由于勞動力市場持續疲軟,房地產市場在很大程度上仍然處于低谷。
如今,各個產業都出現了回暖的勢頭,失業工人由此看到了希望。最近,零售業銷量創下了衰退以來的最高紀錄。衡量小企業景氣程度的一個關鍵因素已經恢復到了2007年12月衰退開始時的水準。與此同時,各大型企業雖然依舊在緊縮現金支出,發展的勢頭卻比那些小企業還要好。受訪的5位大公司的首席執行官中有4位估計公司的銷量將會在未來的幾個月當中實現增長。此外,新增失業人口也已經呈現下降趨勢。
2011年,薪資稅收削減政策帶來的消費者收入增長可能會成為引燃消費者支出的火星,讓經濟復蘇的火焰燒得更旺。
全球經濟:世界范圍內的兩種增長速度將會達成一個微妙的平衡
金融危機期間,消費者緊捂口袋,市場上資金稀少,各個企業也紛紛削減產量,全球的進出口貿易由此猛然縮水。美國、歐洲和日本依然在與過低的通貨膨脹、疲軟的國內需求和高失業率苦苦搏斗,各個發展中經濟體卻增長迅猛。
2011年的當務之急:全球各國應當齊心合力讓世界經濟恢復平衡,以便讓增長快速的各個國家增加國內消費,減少對出口和外國消費者的依賴。這方面的希望在于,中國、印度和其他發展中經濟體的中產階級日益壯大,將會起到拉動消費的作用。
貨幣政策依然是一個引發爭端的“閃點”。美國和其他一些國家希望中國提高人民幣匯率,以此抑制出口增長和過熱的經濟,同時讓美國和歐洲的出口企業得到一個增加銷量的機會。與此同時,其他的發展中經濟體則抱著一種觀望的態度,不愿在中國提高匯率之前采取類似行動。這些經濟體的范圍不光局限于亞洲,也包括全球其他地方的發展中經濟體。
美國的立法機構已經發出威脅,如果中國不讓人民幣匯率繼續攀升,他們就會采取罰款或關稅之類的制裁措施。鑒于美國的失業率預計在未來幾年當中仍將居高不下,貿易方面的局勢幾乎必定會持續緊張,即便美國國會批準了擬議之中的美韓自由貿易協定,局面也不會改觀。
歐洲經濟:迎著困難上,把熊市當牛市看?
2011年,歐洲面臨的主要麻煩還是那個令2010年動蕩不已的問題:歐元區的債務危機。政府已經為歐元區那些較為弱小的經濟體投入了7500億歐元(約1萬億美元)的救助資金,并且對希臘和愛爾蘭展開了一系列救援行動。盡管如此,還是很少有人認為這場風波已經過去。
剛開始的時候,各個金融市場多半會將注意的焦點轉移到債臺高筑、增長緩慢的葡萄牙身上,下一個受關注的對象則可能會是西班牙。2010年底,意大利和比利時也引起了人們的擔憂。
關鍵的問題在于各國政府的選擇,不管他們是單槍匹馬還是聯手作戰:是像2010年的大多數時間里那樣繼續實行蒙混過關的政策,還是采取一些更加志存高遠的行動來改變市場的悲觀情緒。
緩慢的增長速度和政府緊縮政策的社會成本將會繼續刺激人們的神經,在歐元區內部和外部都是如此。英國也無法置身事外,政府削減支出的惡果將會露出端倪。在有些國家里,反對政府削減支出的呼聲將會發展成街頭抗議活動。
美國公司:有利潤固然可喜,有增長才有未來
帶著盈余的賬面和充裕的現金,各家公司邁著穩健的步伐走進了新的一年。如今,它們必須表現出增長以及增加就業機會的能力。至少,對那些不是由斯蒂夫•喬布斯(編者注:蘋果公司首席執行官)執掌的公司來說,這件事情將會是一個挑戰。
面臨挑戰的公司包括:IBM,該公司首席執行官塞繆爾•帕爾米薩諾已經收獲一系列令人贊嘆的利潤數字,還讓公司的股價創了新高,需要做到的事情是讓公司的服務業務回到正軌,同時保持銷售增長;通用電氣公司,該公司需要讓各種核心的工業業務表現出增長的勢頭;以及寶潔公司,該公司在2010年的市場競爭中提高了銷量,但卻付出了減少利潤和激怒競爭對手的代價。
前面的路并不好走,因為失業率依然高居不下,房地產市場也還沒有復蘇。標準普爾公司說,據分析師們估計,列入標準普爾500種股票指數的公司2011年將會收獲創紀錄的利潤,銷售收入卻只會有一位數的增長。
并購也可以是增長的來源。自從信用危機以來,并購市場一直處于相對沉寂的狀況,不過,鑒于標準普爾500公司握有數額空前龐大的現金,銀行家們預計,2011年的并購市場將會活躍起來。另一方面,各位高管已經有了教訓,目前還只敢進行鏈結并購,沒有表現出嘗試其他類型并購交易的底氣。
2011年,有一些首席執行官的表現將會受到額外的關注。惠普公司的萊奧•阿波特克必須證明自己比得上馬克•赫德(編者注:馬克•赫德于2010年8月離任),懂得如何帶領公司走向未來。值得尊敬的摩托羅拉公司分拆之后,桑杰•賈將要獨力承當引領公司手機業務的重任。風浪顛簸之中,通用電氣公司的杰弗•伊梅爾特帶領這家巨型企業走過了自己任期里的第一個十年。美國之外,斯蒂芬•埃洛普必須證明自己有辦法讓諾基亞公司重新殺入智能手機的競爭戰團。
科技:蘋果成標桿,安卓潛力大
2010年,網路科技革新對財富進行了更大力度的再分配,中堅力量則是一種注重設備移動性的模式。新的一年當中,這種模式還會繼續改變高科技產業的權力架構。
最有說服力的象征性事件是一度衰微的蘋果公司變成了世界上最具價值的科技公司,就因為該公司首席執行官喬布斯找到了革新手機和平板電腦的方法。這些便攜產品已經變成了科技競爭的主戰場,迫使個人電腦拓寬自己的領域。
如今,十幾家公司正在競相模仿擁有標志性產品地位的iPhone和iPad,還有數以百計的公司正在爭先恐后地為這些可移動硬體開發游戲和其他應用軟件。其中許多都在利用谷歌公司開發的安卓(Android)免費軟件系統,谷歌公司則在對來自紙媒出版物和其他媒體的廣告收入進行再利用。裝有安卓系統的智能手機已經形成了一個大產業,安卓驅動的平板電腦命運如何則是2011年的一個重大謎題。
手機用戶也為“臉譜”(Facebook)和“推特”(Twitter)之類的社交網路提供了飆升的動力。2011年的另一個大謎題則是,這一類的公司會選擇上市,還是會繼續以私人公司的身份堆積自己的高昂市值。包括本地商務的先行者團購網站Groupon,該公司拒絕了谷歌公司開出的60億美元買價。
毫無疑問,2011年,思科系統有限公司之類的企業電腦供應商會繼續保持強勁發展勢頭,繼續買進規模較小的公司。不過,移動性問題可能會與英特爾公司和微軟公司如影隨形,它們分別在個人電腦的芯片和軟件市場上占據著主導地位,但卻迄今未能證明自己在便攜小型裝置方面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