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ORE 產品快速導航
電動汽車具有節能和低污染等優點,是當代汽車產業發展的主要方向和新的增長點。河南省為促進電動汽車產業自主創新和快速發展,制定了《河南省電動汽車產業發展規劃(暫行)》,規劃期為2010—2015年,并為2020年前產業發展提供指導。
一、河南省電動汽車產業發展現狀
(一)以電池為核心的關鍵零部件處于國內領先地位。目前全省有動力電池及其相關材料的企業200多家,已形成年產動力鋰離子電池1.58億安時生產能力,以及年產鎳氫電池正極材料10500噸、磷酸鐵鋰材料5000噸、鋰電池隔膜6000萬平方米等的生產能力,電池及材料產業整體實力位居國內前列,基本構成了從材料到電池比較完整的產業鏈。在驅動電機及控制方面,電動汽車專用高效節能永磁無刷同步驅動電機、專用交流異步電機已廣泛應用,功率覆蓋6—200千瓦;三門峽速達公司“電動汽車再生制動能量回收控制器和控制系統”性能處于國際先進水平。此外,動力總成集成技術、電動轉向器技術、整車管理與控制系統技術等都處于國內領先地位。
(二)整車集成技術開發處于國內優勢地位。鄭州宇通集團開發的11款混合動力及純電動城市客車獲得行業準入的國家公告;鄭州日產汽車有限公司推出三大系列6個車型純電動汽車,其中4款取得了國家公告。目前,在河南省境內正在使用的各類電動汽車有半數以上是本省產品。
(三)電動汽車研發體系初步形成。絕大多數整車和重點零部件企業都建立了自己的科研機構,初步建立了以骨干企業為主體的研發體系。一些高校和科研機構積極與整車或重點零部件企業進行技術合作,取得了很好成效。目前,全省獲得與電動汽車相關的各類專利授權109項,為河南省電動汽車產業的發展奠定了技術基礎。
(四)整車門類齊全,空間廣闊。河南省具有大轎車、小轎車、商務車和各類專用車企業,門類齊全,發展電動汽車領域廣闊。
二、河南省電動汽車產業發展優勢與機遇
河南省電動汽車發展還存在明顯的薄弱環節,主要是:產業化規模不大,研發投入嚴重不足,關鍵零部件核心技術還有瓶頸;整車企業之間、整車與關鍵部件企業之間聯合不夠,自主創新欠缺,商用化的產品不多;電動汽車項目投融資活動不活躍等。但是,面對歷史機遇,發展優勢更大。
(一)區位及市場優勢。中原河南是人流、物流、信息流的重要集散地,對周邊地區的輻射帶動能力強;地勢平坦,路平坡少,適合電動汽車的使用,以鄭州為中心的中原城市群構建以及城鎮化步伐的加快都非常有利于電動汽車的示范運行及推廣;是我國第一人口大省,經濟發展連續多年高速增長,居民購買力水平不斷增強,而2009年河南省每千人汽車保有量僅為32輛,與全國平均水平57輛的差距明顯。
(二)產業發展優勢。河南省汽車工業具備客車、乘用車、專用車、零部件為主體的多品種、系列化生產制造和科研開發體系,生產的客車、中高檔皮卡、專用車國內領先。以電池為核心的關鍵零部件、整車集成技術開發、研發體系建設和制造企業均具有比較優勢。河南省已具備比較完備的電動汽車發展基礎。同時,河南省擁有得天獨厚的勞動力資源,發展電動汽車產業的生產和銷售過程的物流成本低,產品市場競爭力強。
(三)產業發展機遇。財政部、科技部2009年1月印發的《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示范推廣試點工作的通知》為推動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化奠定了資金支持基礎。財政部等4部委2010年6月印發的《關于開展私人購買新能源汽車補貼試點的通知》標志著電動汽車產業化時代已經來臨。同時,鄭州市被國家批準為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示范推廣試點城市,加大了河南省電動汽車產業化的助推力。河南省政府高度重視,2009年11月成立了電動汽車產業發展領導小組,出臺了加快電動汽車產業發展的意見,召開了全省電動汽車產業發展工作會議。
三、發展目標
(一)總量目標。到2015年,電動汽車實現規模化生產,生產能力達到25萬輛(包括電動客車、電動乘用車、電動專用車、電動場地車)。到2020年,在電動汽車動力系統、控制系統、管理系統、乘用車車身設計等方面形成國內領先的核心技術。
到2015年,關鍵零部件形成年產動力鋰離子電池25億安時生產能力;年產電動汽車用電機電控30萬臺套、電動汽車空調50萬臺套、電動轉向器24萬臺套、車用600—5000法拉超級電容器200萬只。到2020年,形成年產動力鋰離子電池50億安時生產能力;年產電動汽車用電機電控40萬臺套、電動汽車空調160萬臺套、電動轉向器150萬臺。
到2015年,建成充(換)電站220座,充(換)電設施在中原城市群完善普及,形成網絡。到2020年,建成充(換)電站940座,在全省所有中心城市、有條件的縣城和高速公路、主要一級公路完善普及,形成網絡,滿足使用電動汽車需要。
(二)結構調整目標。到2015年,電動汽車產銷量占全省汽車總產銷量的20%左右,力爭10家以上企業銷售收入突破20億元,力爭2—3個車型市場份額居全國前列,電動汽車及關鍵零部件出口實現批量化。到2020年,電動汽車產銷量占全省汽車總產銷量30%以上。
(三)技術發展目標。到2015年,規模以上汽車工業企業研發投入占銷售收入的比重達到3%以上,形成整車及主要零部件的研發、生產和檢測檢驗能力,具備關鍵技術儲備和較為完善的產業鏈,整車及關鍵總成的開發能力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到2015年,電動汽車系統成本,乘用及商務用車2.7千瓦/公斤;轉矩密度>55紐米/升。控制器:重量密度>6千伏安/公斤,體積密度>8千伏安/升。系統最高效率>94%,系統高效區(η>80%)>75%。充電站充電機充電效率≥95%,功率因數≥0.99,電流諧波畸變率≤5%,輸出電流、電壓穩定精度達到0.5%。
四、主要措施
(一)聯合高端,強化聯盟。推動省內新能源汽車企業與國內外新能源汽車廠商進行戰略重組,積極開展技術、股權等深層次合作,突破技術、資本、管理等要素瓶頸的制約,加快新品開發,提升競爭優勢。積極引進大企業和大項目落戶河南省,高起點引進新技術和新工藝,形成多路突破、多方聯合的發展態勢。鼓勵多方聯盟,支持優勢零部件企業加快與國內外整車企業戰略合作,不斷拓展合作領域,創新合作方式,建立充滿活力的開放型產業體系。
(二)加大研發扶持力度,盡快突破關鍵技術領域。整合有關科技計劃等資金,支持省內高校、科研機構和企業通過產學研結合進一步整合優勢資源,建設綜合性研發實體和重點實驗室,研究開發電動汽車關鍵技術、共性技術和前瞻性技術,重點突破鋰離子動力電池、電池成組技術,突破電池管理系統、電機及驅動系統、整車控制系統等關鍵技術。盡快建立省級電動汽車整車、電池電機等關鍵部件檢測及評價平臺,著力提高動力電池的一致性、比能量和安全可靠性,提升電池生產企業自動化和標準化水平,不斷提升電動汽車產品的核心競爭力。
(三)設立產業專項資金,助推電動汽車行業發展。省財政每年安排一定數額的專項資金,用于支持電動汽車產業化和市場推廣等。出臺河南省電動汽車資金補貼及優惠辦法,對電動汽車生產、運營等給予扶持。規劃建設一批重大項目,積極爭取國家資金支持。省工業結構調整和高新技術產業化等財政專項經費,要向電動汽車產業化和示范運營傾斜。有條件的省轄市要根據各自的實際情況,安排專項資金扶持電動汽車產業化和應用示范推廣。支持民間資本、社會資源等參與電動汽車及其關鍵零部件研發、生產以及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支持創投資金進入電動汽車領域,支持骨干企業通過上市融資、發行債券、合資等方式多渠道籌集資金。充分發揮省、市擔保體系的作用,提供融資擔保支持。
(四)鼓勵個人購買使用,引導電動汽車消費市場。認真落實國家有關消費者購買電動汽車的稅收優惠政策。省政府將參照財政部、科技部出臺的《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示范推廣財政補助資金管理暫行辦法》,研究制定消費者購買電動汽車的財政補貼標準和辦法,力求通過降低生產成本和實施優惠購買政策,使一般群體買得起、用得好電動汽車。
(五)構建社會化配套服務體系,創造電動汽車使用便利條件。制定電動汽車應用服務設施建設規劃及管理規范,加大配套公共基礎設施建設力度。省交通運輸廳、電力公司共同研究在城市路網、居民區、公共停車場、高速公路服務區、重要公路沿線等地建設統一標準的可滿足各類電動汽車需要的充電設施,完善充電站網絡布局,提供快捷便利的充電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