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ORE 產品快速導航
盡管“十二五”期間風電裝機量不可能再現“十一五”期間每年近翻倍的增長,但《中國風電發展報告2010》預測,2020年中國風電累計裝機可達2.3億千瓦,市場仍然每年有20%左右的平穩復合增長。
在新能源領域,風電整機設備制造是行業集中度最高的行業。據中國風能協會數據,截至2009年末國內裝機市場份額華銳風電27%,金風科技21%,東方電氣16%,前三家占中國市場份額超過一半,預計2010年的市場集中度更高。
在研發投入和技術創新上,領頭羊企業有著更為突出的表現,對于這些堅持不懈投入研發的企業市場回報將在中長期體現。
華銳風電研發支出顯優勢
業內人士對中國證券報記者介紹,研發投入主要分為兩部分,一是現有技術和設備改進,這部分投入風險小、投入也少,在短期1-2年內見效;二是前瞻性的對下一代技術的投入,選擇很重要,風險高,周期一般至少需要3年以上。
“華銳風電和金風科技把整個行業甩在了后面,盡管后來者的上海電氣、湘電股份主攻海上風機,但基礎技術儲備還是存在差距。樣機出來到批量生產、獲得規模訂單至少還需2年時間”,一位電力設備與新能源行業券商研究員對中國證券報記者表示。
國內風電廠商排在3-6名的分別為明陽風電、江蘇運達、湘電股份等,這些企業進入較晚,整體研發投入披露不透明。按照目前的競爭格局來看,這些二三線風機廠商的目標是爭取細分市場能夠進入前三名。
就目前國內排前六位的風電廠商,只有華銳和金風專注于風電整機。截止到2010年6月30日,華銳風電獲得24項專利授權,正在申請注冊專利49項。截止2010年3月30日,金風科技共有25項專利,正在申請39項。雙方成績不分伯仲。
在研發費用上,作為行業第一的華銳風電要勝一籌,近3年基本維持在營收3-5%左右。
據華銳風電招股說明書顯示,公司2008年研發費用18397萬元,同比上年增61.07%,占營業收入的3.57%,2009年研發支出62287萬元,同比上年增長238.57%,占營業收入4.53%。另外,據中國證券報記者了解,金風科技2008年研發費用25331萬元,占營業收入3.9%,2009年17754萬元,同比上一年大幅下降,僅占營收的1.6%。
上述研究員表示,風電行業競爭激烈,更新換代速度快,如果不持續投入,那么很有可能幾年后就落后于競爭對手。2008年金風的研發投入減少,或許對其海上風機進展速度慢有直接影響。
盡管華銳的研發投入最為突出,不過比起國外風機巨頭,仍有顯著差距。根據丹麥風電巨頭維斯塔斯2009年年報,其2009年研發費用高達24900萬歐元。
不同的技術路線
通過對華銳風電、金風科技、東方電氣當前主力機型1.5兆瓦風電機組的對比,2009-2010年三家公司的出貨量和收入均快速增長,其中金風科技領先于其他兩家公司。2009年金風科技風機平均售價比東方電氣低4%,但利潤率高于后者。中金公司認為,主要得益于其良好的規模效應和成本控制。2007-2009年,東方電氣和華銳風電的毛利率僅為8-21%,而金風科技同期毛利率為16-24%。
從國內整機廠來看,經過近三年的摸索和研究,海上風電技術成為重要研發方向。目前海上風電主要是3MW、3.6MW,今后5MW及以上風機將成為海上機組的發展方向。
上海電氣和華銳風電在2010年下半年分別公告,3.6MW和5MW風機下線。金風科技海上風機由原來計劃設計的5MW提升到6MW,華銳10MW進入前期準備,上海電氣和湘電股份進軍6MW市場,明陽和國電聯合動力都有計劃研發5MW整機。
據了解,目前風機有雙饋和直驅式兩大技術方向,其中華銳風電在國內第一個海上風電示范項目上海東海大橋風場競標成功的就是3MW雙饋風機;金風科技目前主力機型為2.5MW-3.0MW直驅風機。
“市場環境需求多樣,各種技術路線各有優劣,就看在什么環境下使用”,上述券商研究員對中國證券報記者表示。
金風科技是目前全球十大風機制造商中唯一將直驅永磁作為主流技術的廠商。不過,通用電氣、西門子和東方電氣均開始試生產直驅風機。
截至2009年末,直驅風電機組約占全球風電產能的14%,海上風電仍是以雙饋型風機為主,但直驅機型有著較雙饋機型更為簡單的結構,運行維護成本更低。
目前,海上風電市場剛剛啟動,今后技術方向的市場選擇將會扭轉各廠商的行業地位,目前的行業排名將存變數。